所有前来参会的人,还有那些前来看热闹的人,个个满意万分,心中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期待。
然而,大明朝的探子萧云等三人,却是截然不同的反应。
萧云为人果断,头脑也极为聪慧。
聚会一结束,他毫不犹豫地将平日的生活用品一股脑扔掉,带着两个属下快马加鞭返回南阳城。
只是萧云的动作虽快,却还是赶不上圣教的行动。
在杨奇伟妥善处理好城东工地的械斗事件后不久,圣教的报纸便在印刷机的轰鸣声中开始印刷。
随后,这些承载着杨奇伟理念的报纸,通过水路和陆路两条交通线,如雪花般发往各地。
当天晚上,相关报纸便出现在南阳府各州县的报摊上。
杨奇伟对于国家法律的见解,以及邀请天下百姓共同参与国家法律建设的理念,随着报纸的传播,迅速扩散开来。
当夜,南阳府彻底沸腾了。
各州府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百姓们欢呼雀跃,鞭炮声此起彼伏,震耳欲聋,喧闹之声响彻南阳府的夜空。
新野的一家酒馆内,灯火通明,酒气弥漫。
“哈哈哈,妙妙妙,不愧是教主,真乃千古奇人,竟能想出这样的办法。”,一个壮汉满脸通红,大声叫嚷着,手中的酒杯随着他的动作晃出些许酒水。
“可不是吗!求同存异,天下一家。将立法的权力分散给天下,既满足了人民国家的基本需求,又兼顾了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,这简直是天纵奇才的设想。”,一位身着长衫的书生,摇头晃脑地说道,脸上满是钦佩之色。
“哎,我以前还怀疑圣教建立人民国家的诚意,现在看来,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。”,一位老者满脸懊悔,端起酒杯一饮而尽。
“哈哈,怪不得兄台,怪不得兄台。”
众人纷纷附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