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候天上又开始飘雪花了,这不是个好天气,三妮、四妮在排车上冻的发抖,出来的急,忘记要条破褥子遮风雪了,两个丫头冻的小脸通红,李大山看在眼里也有些心疼,虽说重男轻女,但始终不是孩子的错。
走到半路时,见迎面走着个人,李大山就试探性的吆喝了起来:“血糕,卖血糕喽。”
那人听到了,就赶忙小跑了起来,也顾不上脚底打滑了。
李大山见状,知道今天要开张了,也拉着排车迎了上去。
两人走近之后,对面那人问:“嘿,热的?凉的?”
李大山开玩笑似得说道:“凉的我可不敢卖,这大冷天吃了可要拉肚子的。”
“行,那给我来两块,手都冻麻了。”那人使劲搓了几下手,然后伸进口袋里掏票子。
三妮与四妮连忙掀开竹筐,用干净的油纸掏出两块血糕包了起来,血糕太黏,容易沾手,而且颜色是黑褐色的,沾手上很难看。
那人见血糕还冒着热气儿,连忙付了几毛钱,之后接过血糕暖着手,接着连味儿也不闻了,张嘴就咬了一口大快朵颐了起来,一边吞咽一边说:“嘿!还怪香的!”说完吃着走了。
李大山笑了笑:“把褥子盖好,热气别跑了,今年能不能过个好年,就看卖的咋样了。”
三妮连忙将褥子盖好,四妮才九岁只知道姐姐干啥,她就干啥。
李大山又拉着排车向西出发,一直向西走,就是**镇的东大门了,进了东大门就是东街了。
天寒地冻的,街上也没多少人,这天气有人才怪。
不过街上却有吆喝卖豆腐,卖酱油,卖焦拉生(焦花生)的小贩。
这些小贩与李大山一样,都是走街串巷的满大街吆喝。
卖酱油的推辆自行车,后面挂着两个大油壶子,一个壶子里装醋,一个壶子里装酱油。卖豆腐的自行车后座绑着个大木匣子,上面用一张大白布盖着豆腐。卖焦花生的就简单多了,擓个竹篮,竹篮里有称……
曾几何时李大山也想弄一辆凤凰牌自行车,可是一打听价格要120块钱,就打消了这个念头,还不如弄个木排车实用,既能拉庄稼,又能卖血糕。
李大山进了东大门,见大家都在吆喝,自己也放开嗓子吆喝了起来。
“血糕,卖血糕喽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