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回主要看红楼梦原文里的大观园到底是什么样的,画大观园的人都暗示了本书作者的什么身份。
香菱连作了两首诗,都没有达到黛玉的要求,我们说过这是比喻读者解读《红楼梦》的过程。
黛玉隐射明朝的帝王,此处黛玉代表作者定王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朱三太子,香菱代表华夏儿女,即将来的读者。
香菱前面的解读方法都不好,那么怎么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解法呢?这里作者给了提示,我们接着看原文:
探春隔窗笑说道:“菱姑娘,你闲闲罢。”
香菱怔怔答道:“‘闲’字是‘十五删’的,你错了韵了。”
众人听了,不觉大笑起来。宝钗道:“可真是诗魔了。都是颦儿引的他!”
作者无一字闲文,这一句是作者再次提示,探春说你闲闲吧!香菱却说是错了韵。说明她还是在说写诗的事,而她写诗是在解密红楼梦。
压什么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首诗的主旨,也就是石头记的主基调。
“闲”字错了韵,指向解读红楼梦时,意思就是作者不可能闲着没事来写这本小说,他们耗费如此多的心血,不会只是写简单的爱情故事。
黛玉笑道:“圣人说:‘诲人不倦。’他又来问我,我岂有不说之理。”
‘诲人不倦’意思是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倦,这就是说此处黛玉代表的作者,在耐心的教导香菱代表的读者。
香菱解的不对,走入了穿凿附会的死胡同,李纨给了她一个提示。
李纨笑道:“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,引他瞧瞧画儿,叫他醒一醒才好。”
这是说看过惜春画的大观园图,她就会醒悟,看来仔细看看大观园的画,对我们理解《红楼梦》有很大帮助的。
因为大观园的与众不同,所以目前所有关于大观园的图画都无法还原它的原样。
书中惜春画大观园是在第四十二回,刘姥姥二进荣国府,游览大观园之后。
在书中惜春画的大观园,是什么样的呢?再看原文:
黛玉打趣惜春,说她把园子画得连人都不会走了。